青春是生命中一抹绚丽的色彩,岁月因同频共振的青年更加静好。2024年12月5日,法学2301班青年学子齐聚一堂,进行以构思设计、塑形雕刻、上色装饰三个环节为主的“非遗再现之乐玩泥塑”的集体活动。当青春岁月与非遗泥塑进行一场灵魂碰撞,青年学子们以创新为笔,融合传统与现代,焕发古老的泥塑技艺的新生机。
“一捧泥土,万千世界。”这就是非遗泥塑的魅力所在。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印记,承载着地域的韵味与历史的厚重。“泥塑,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它所传递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法学2302班的团支书李晓帆自信从容地介绍道,“我们班组织本次活动,由衷希望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出形态各异、富有个人特色的作品,以此能够激发创新思维,学会如何将抽象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实物。”
“最佳创意非李雪谨莫属,他的作品具有灵魂。”谈及最佳创意奖时,李雪谨身旁的谢政彤露出了神秘的笑容。将平凡的泥土玩转成生动的角色,每一尊泥塑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艺术源自生活,因此我选取室友和奥特曼的特点来设计成奥特曼室友,寓意着我的室友是像奥特曼一样强大的勇士,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都不会放弃。”
“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我的作品,他们看到我的作品都忍俊不禁。”谢政彤爽朗地述说,“我构思了一个可爱的海绵宝宝,尽管同学们都说这是“四不像”,但是我仍然很喜欢。”从构思到成品,每个步骤他都用心投入,才将混沌的泥巴变得生动起来,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姚镜表示:“泥塑活动非常有趣,可以用泥土塑造出各种造型。此外大家聚在一起创作,氛围也特别好。”郑涛也认同地点了点头,评价道:“这个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好”,多说点就是“很好”!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还能够感受到艺术带来的美好和愉悦,让我更加热爱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小插曲比如李晓帆的泥土被弄散,郑涛的泥土太湿难以成型等虽然让人头疼,却成了学子们互帮互助的契机。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法学2301班青年学子通过泥塑这扇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领略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每一次触摸泥土,每一次塑造形象,都是以实际行动向非遗致敬,对文化探索。因此,每一尊泥塑,都是活在当下,链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鲜活见证者。
文:李晓帆 顾文娟
摄:李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