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提出:“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心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2024年12月9日,法学2302班学子以“漆”为笔,以“扇”为画,轻启非遗漆扇,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的和谐共鸣。非遗需要被看见,青年学子理应发掘非遗特色化、个性化、民间化的美学价值,唤醒非遗深沉的文化内涵。
“一半人为,一半天成。”是漆扇在一晕一染间的美学诗意。“漆扇是一种结合漆器工艺和扇子形态的艺术品,使用漆艺中“漂漆”的技法,利用了漆不容水的特质与流动性,将扇子放入水中接触染料,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法学2302班团支书王诗佳介绍道,“组织非遗漆扇漂漆的体验,可以让同学们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停下脚步,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体味非遗漆扇背后的故事。”
“以浅蓝和靛青为底色,以“皆得所愿”为题字,设计灵感源自“只此青绿”,寓意着自然与生命,象征着否极泰来。”吕佳颖回忆道,“我身旁的卢文琪分别题了‘平安’和‘喜乐’于扇子两面的正中央,她许愿自己平安喜乐即可。”在现代技艺不断发展下,漆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班级成员给漆扇题字,书写自己最真挚的祝福。
漆扇是中华美学的诠释,是艺术魅力的呈现,它源于自然,融于现实,晕染着独特的东方色彩,讲述着极具生命感和自由性的故事。周依诺欣喜地分享道:“我一眼挑中这个椭圆的扇子,在扇面上绘上眼睛、鼻子、嘴巴等,果不其然动漫形象阿呆契合,同学们都说很可爱。”漆扇的制作工艺共分三步:制作扇骨、上漆和打磨抛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上漆。顾叶佳作为班里首个尝试者,她自豪地表示:“选漆、调色、入扇、旋扇、提起、晾晒,简单几步操作就完成我人生中的第一把漆扇。”漆扇制作到成型是一个开“盲盒”的过程,尤其一些作品非常令人惊艳,每位班级成员都在非遗文化的邂逅中收获了一份专属于自己的非遗礼物。
漆之世界,千文万华。漆扇漂漆技艺的体验,让非遗传承的落脚点回归到现实,为文化的保护注入青春动力,点燃青年人继续领略、探索和实践非遗文化的热情。法学2302班青年学子,执扇镌刻法韵,感受时间馈赠的礼赞,与非遗大漆文化不“漆”而遇。
文:王诗佳 顾文娟
摄:王诗佳